
最近又跑去「學嘢」,天地宇宙....人越探求越覺何其渺小、莽撞!
小班上課,同學與老師之間,相信都較容易溝通研究。幾課之後,發現其中一位同學無論什麼問題,老師他都一一細心解答,課餘也對他特別關心;相反,我問的只敷𧗠一句半句回應就算。對比之下,態度和待遇明顯不同。坦白講,心裡耿耿於懷!哎,小時侯見盡無數「偏心」,即使在職場也屢見不鮮。但現在去趣味進修還要受這些對待嗎....!! 這又是我的宿命?!嬲~~ 。
心裡困著鬱悶感如著頂指鞋一樣,「學嘢」那團火接近熄掉,連課也沒動力去發問。只有獲得不公平對待的那個才會明,若那位老師本來是你心裡尊重的,卻被忽視的感覺更加沮喪。
老師厚此薄彼,自己就無名火起!
正想放棄之際,聽到新聞關於雨傘運動的周永康的感言。他被囚七個月,其間與至親和社會隔絕,他就藉著這段時間看書,以佛學小故事解說到孤獨、絕望只是影子。小故事內容講述小和尚問老和尚「一個人最害怕甚麼?」老和尚反問小和尚覺得是什麼,小和尚答「孤獨、誤解、絕望」等10幾個答案,但老和尚通通搖頭說不對,說人最怕的正是自己,最後他點化小和尚。「你剛剛的孤獨、誤解、絕望等等,都是你自己內心世界的影子,都是你自己給自己的感覺罷了。」周永康也豁然開朗,「或許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或許我們無法改變風向,但至少我們可以調整風帆」。
對待別人好,一般總有希望一點點回應。同輩之間,心裡預期得到相同對待,但若現實所受到的有了落差,難免失望。原來只是自己有「比較心」,都是自己給自己,到最後換來的只有自己不開心,好容易令自己失去了平䚘,沒有了本我。換位思考一下,自我越渺少,事情越大,自己越強大,事情就渺少。所以應該首先搞清楚初心,心態只是待人好使自己歡喜就是達到了,為以外的條件而煩惱就無謂了。

「若事尚可為,何以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廣東俗話:「免強無幸福」是也。
我覺得很有智慧的啊!但一刻間我未必可以完全達到,我想在暫時階段中的我,唯有更好回向對我好的人,其他,不予寄望由他去算。
世上有公平對待這回事嗎?這裡暫不探討。生命旅程中眼前每個人的出現,都會有一些原因,即使轉身就走,來到你面前,或者都是給我們帶來機會「學嘢」。
差不多冬至 一早一晚還是有雨
當初的堅持 現已令你很懷疑 很懷疑
你最尾等到 只有這枯枝
苦戀幾多次 悉心栽種全力灌注
所得竟不如 別個後輩收成時
這一次 你真的很介意
但見旁人談情何引誘 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
你要靜候 再靜候 就算失收 始終要守
日後 儘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
留低 擊傷你的石頭
從錯誤裡吸收 也許
豐收 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或者要到你將愛釀成醇酒
時機先至熟透
應該怎麼愛 可惜書裡從沒記載
終於摸出來 但歲月卻不回來 不回來
錯過了春天 可會再花開
一千種戀愛 一些需要情淚灌溉
枯毀的溫柔 在最後會長回來
錯的愛 乃必經的配菜
但見旁人談情何引誘 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
你要靜候 再靜候 就算失收 始終要守
日後 儘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
留低 擊傷你的石頭
從錯誤裡吸收 也許
豐收 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或者要到你將愛釀成醇酒
時機先至熟透
想想天的一邊 亦有個某某 在等候
一心只等葡萄熟透 嚐杯酒
別讓 寂寞害你想得一夜白頭
贏得不需要的自由
和最耀眼傷口 我知
日後 路上或沒有更美的邂逅
但當你智慧都蘊釀成紅酒
仍可一醉自救
誰都心酸過 那個沒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