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教授的喪禮,一位德高望重的偉人,真心佩服他的能力,更佩服他的為人修養。看了RTHK的一個特輯,原來在他當中大校長時,推行例如學年改以學分制之類的改革,經歷很多反對聲音,也對他很多不相信,但他當時毫不猶豫地堅持,他認為,對的事就應當做,應該堅持。
吃力不討好卻堅持下去的,內心要有很強大的信念才行!這份感慨,激起我寫這篇「懷緬」歷史,舒發一下的衝動。
沒休止的媒體-
Digital Media。在一所傳統媒體集團,
加入了這行列,專注在生活平台網站的一年後,越來越體會到用戶的重要性,同時對用戶的不同群組的行為催向和需要也有一點把握。網媒跟紙媒是完全兩碼子的事;2008年由第一部smart
phone面世開始,網絡的互動性和使用度同時倍速成長,Mark Elliot Zuckerberg或者都要多謝一聲Steve
Jobs呢!漸漸人人都是個體戶,要發佈什麼就發佈,更多達人、高手陸續衍生和蒲面,無遠弗屆,更無時間限制,還得只依靠某某的本地傳媒大亨的時代嗎?
那時,我們有個發展平台的籃圖,「從用戶的心態著眼,再從用戶的生態著手」。有說「高手在民間」,很多在我們日常生活圈都沒有遇到的智慧或經驗,都是未被串連。就在2012年12月,這個以用戶為中心的頻道就誕生了,日子很有印象,那天我要到4:30am才下班,休息一回,洗洗滿面面油一身汗,9am又上班去!那時肉體是疲,但心裡有無量的滿足。
這個創造,某程度上是用戶自己omni-channel的初型,是用戶自己主導的生活圈,以個人的喜好為中心,再滙聚同好的社群。web
development由零開始到面世只用了一個月。是,一個月,實在是很顛的一次!加上是沒有budget &
resources的題案,更惶談推廣宣傳可言。在首天面世,traffic即網站流量己達到一個不錯的數字,實在很鼓舞!成個人精神哂!及後,更有不少登記用戶是來自海外。有一位用家,她應該是台灣的一名畫家,把自己的作品上載,由於構圖很有個性,所以特別有印象。就連當時未正式在港登陸的trivago也有作個人身份登記,分享旅遊體驗,真的做digital
business的人都深明網世界吧!用戶登記數字持續爆上,使我們相信做的是對的事。
N年前marketing
course一位老師的一句箴言,「Do the Right things than do the things
right」覺得很對,我一直銘記。
不過,這個微小用戶頻道在當時未有同業會這樣做的時間面世,在傳統流水作業的公司來說,簡直是離經叛道,有如洪水猛獸,怪物一樣!面對來自內部的不認同,質問和反對,我和上司也希望力挽狂瀾,可惜得到支持比例有如杯水車身。
頻道名字叫uknow,當時我還構想一些tag line, “uknow, 你真的知道?”還未來得及跟上司研究,uknow在無間的爭端和壓力下, 唯有無奈地收起來。

有一天,上司遞來一本書給我看,在P.30有這樣一段「2013年5月,新版的騰訊微博全面上綫….新版有微頻道…. 微頻道是個人性微博內容展示平台….所有用戶都可建立屬於自己的頻道….」心裡即時彈出兩句「英雄所見略同!」,「馬化騰是我們老闆就正!」
2018年,網網都說User Generated Content,想當年這小小的UGC網如果好好地給他發展,會否已經造就了很多高人聯盟呢!
由2011年開始 Google+出台,或者有發展類似Facebook和LinkedIn等的社交網絡的戰略吧。 今日看到報導, 2018年10月將會關閉,官方說是由於軟體漏洞,事實會是全部嗎?這個尚未清楚。
黎生的金句其實沒錯,「要贏人先贏自己」,話說回頭,又有幾多人真的了解自己此時此刻是什麼?嚮往「隔離飯香」就搶佔一席,沒靈魂的霸氣卻多的是!又或者都躲在別人影子下打造自己的第一,醒目吧!
香港有投資者,卻欠企業家!有創科的人,但很多話事人往往只看ROI, 錢字行頭的免子精英,有容納創科心嗎?
「路是人行出來」還是「人是路行出來」呢?! You know, 我很想知!
Google just shut down Google+ for good